宋代通关文牒(宋朝的度牒)
1. 宋代通关文牒
山海关的通关文牒,可以这样写,这个子民符合出关要求,特允许此人出关吧!
2. 宋朝的度牒
度牒是僧人的身份证明,最早在北魏时期就已出现。之所以出现度牒是由于僧道等出家人有免税的特权,所以有很多百姓为了逃避官府的赋税徭役纷纷遁入空门,名为出家,实为摆脱官府控制。
而在古代农业社会,对于历朝统治者来说,多一个出家人,就意味着国家少了一个可承担赋税徭役的劳动力,并且僧众不事生产,如果不加以限制,会影响到社会经济乃至国家稳定。所以在唐代的时候,将颁发度牒的权力收归国家,僧人必须拥有国家发给的度牒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享受免税及其他的一些待遇。这样的好处是限制百姓私自剃度出家,控制了僧众人数。
所以宋代建立后基本继承了唐代的度牒制度,一方面严厉打击私度出家的僧人,规定“私剃度为僧者,所在官司点检,许人陈告,犯者刺面,决配牢城,尼即决还俗。”但另一方面宋代又进一步制度化了颁发度牒给僧人的途径,而度牒之所以值钱也和度牒的颁发制度密切相关。
对宋代僧人来说获得度牒的三种途径:
一、考试获取
为了控制僧人数量,避免百姓私自出家,从唐朝中期开始就效仿科举取士的办法,通过考察僧人对佛教经典的掌握来颁发度牒认定其身份。
二、恩许度牒
宋朝皇帝非常明白利用宗教来维持社会稳定并进一步巩固自己统治的作用。因此,每逢皇帝登基、诞辰等大庆典礼时,为显皇恩浩荡,皇帝和朝廷也会拿出一些度牒赏赐给没有度牒的僧众。
三、出钱购买
前文所述的两种获得度牒的方法或是存在一定难度,录取名额少,或是具有随机性,普通僧人百姓也不一定有资格。但度牒确实具有实实在在免除赋税徭役的价值,民间对此物也具有较大需求,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自然也意识到了出售度牒的可行性。
3. 明代通关文牒
1、牒高身上职,碗大背边创。——出自唐·卢延让《哭亡将诗》
2、牒诉已盈庭,闻之类禽噪。——出自唐· 陆龟蒙 《南泾渔父》
3、牒秦三天主,声闻九地司。——出自元· 丘处机 《悟南柯》
4. 古代通关文牒怎么写
这通关文牒类似古代的路引,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护照。
作为通行证既可以证明唐僧确实到过此处,也是对唐僧的一种监督、考核,也可以在返回长安交任务所用,验证过通关文牒,才能确定经文真假,是否是从天竺取回来的。
另外,事实上每经过一国都是“唐僧”在修炼的旅途上突破的一个关节或者参破的一些旁门,而关文上盖的那个戳就代表这段功课唐僧修行合格了,可以升入下一个年级。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5. 宋元通鉴纲目
科举制度,分三级考试,中试者的第一名分别给以“解元”、“会元”、“状元”的头街,如应试举子在三级考试中,连取三个第一名,即所谓“连中三元”,这在封建社会是无上的荣宠。 连中三元的意思是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用荔枝、桂圆和核桃各三枚表现,因这三种果实都为圆形,取其“圆”与“元”同音;亦有的用弓箭射准三个铜钱或三个元宝表示。寓意“连中三元”。 以清代为例,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这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生,第一名是“会元”;殿试则在皇上的金銮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生,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有17人能够连中三元,他们是: 唐朝的张又新、准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 金朝的孟宋献;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黄观、商辂; 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两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二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部分连中三元者简介
钱棨 (1743年—1799年),字湘(舟令),一字振威,号湘舲,清朝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以乡试第一中解元。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京参加会考,连续摘下会元和状元,连中三元,是明代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商辂连中“三元”,到钱棨连中“三元”已相距336年,乃清代第一人,乾隆皇帝亲自作《御制三元诗》以示庆贺。 钱棨曾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兼任太子师傅,在上书房行走,后为云南学政、云南乡考官,官及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云南任上,葬于吴县胥口香山。
戴衢亨 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殿试一甲一名,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选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乡试。嘉庆初年,凡大典须撰拟文字,皆出自其手。 嘉庆十年(1805)起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从政谨饬清慎,颇有远见,为嘉庆时重臣。历任侍读学士、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等职,赠太子太师,谥文端。著有《震无咎斋诗稿》。善画山水 。乾隆三十六年(1771)尝作庐山瀑布图 。卒年五十七 。《毗陵画徵录、知鱼堂书画录》 。 其叔均元,字修之,乾隆进士,嘉庆时迁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又拜文渊阁大学士。叔侄相继为枢相,数司文柄。戴衢亨与父亲戴第元、叔父戴均元和兄长戴心亨均显赫于朝,合称“西江四戴”。
陈继昌 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陈继昌,广西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由于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声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称。 陈继昌在翰林院修撰国史三年后,被派放外任。历任陕西、甘肃、顺天等乡试典试官。道光六年(1826)任会试同考官。道光十年后,历任山东兖州知府、直隶保定知府、通水河道巡察、江西按察使等职。曾任山西、直隶、甘肃、江宁布政使。道光二十三年,进京受道光帝嘉勉。道光二十五年,官至江苏巡抚。一年后,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卧病三年,病故于家中。 陈继昌多任外放官,所到之处,他办事公正廉明。做了许多兴利除弊、促教兴文的事情。尤以兴修水利,深得民心。 陈继昌善书法,有书法大家风范。能诗文,著有《如话斋诗存》。另有文《殿试策》。
黄观 在明代的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次第一,后人用“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来称赞他创造科举考试史上的奇迹,可是在明代的登科录中,却没有他的名字。因为在“靖难之变”中,黄观保持了忠臣的名节,为“君臣大义”的传统观念而牺牲了自我。早在朱棣起兵之初,黄观在其起草的讨伐文告中,就痛斥朱棣的所为,揭露朱棣的篡位野心。建文四年,朱棣的军队南下,京城危机,黄观奉旨离开南京,去安庆一带招兵。结果,在他返京的路上,朱棣的大军攻破了南京。黄观悲壮地为建文帝殉难了,但朱棣却仍不放过他,愤恨之余,叫人扎了草人,带上黄观的帽子,放到街上斩首示众。更残忍的是朱棣下令屠杀黄氏家族所有的男丁,历史记载,仅有黄观的弟弟黄觏留下一子,幸运地躲过一劫。怒气未消的朱棣还命人删改了登科录,把黄观的名字划掉,妄图抹杀他辉煌的历史。
王曾 是北宋名臣,相传其父见破旧经籍,必加整修,片言只字,不敢丢弃。一晚,孔子托梦给他:“你如此敬惜我的书,我让曾参投胎做你的儿子”。未几,夫人果有身孕,生下一儿,因取名为曾。二十出头的王曾在乡贡考试中名列第一,即所谓“解元”。此后,被推荐进京,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再居榜首,称之为“会元”。接下来,还有一扬由宋真宗亲自出题的殿试,题为《有教无类赋》。王曾交卷后,其中有“神龙异禀,犹嗜欲之可求;织草何知,尚薰莸而相假”等警句,甚得皇帝激赏,擢为第一名,这样,青年王曾便成为宋朝开国以来第一个集解元、会元、状元于一身的“三元”,攀登到了科考金字塔的塔尖上。 捷报传回王曾的故乡,官民俱引为千载难逢的荣耀。青州知州特地去他的故里,给挂上“三元坊”的金匾。好事者则绘以桂圆、荔枝、核桃各三枚合成的纹图,取圆谐“元”,而寓三数,意为“连中三元”。
张又新 (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孔昭,深州陆泽人,张荐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初应“宏辞”第一,又为京兆解头,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状元及第,时号为张三头。应辟为广陵从事。历左右补阙。谄事宰相李逢吉,名在“八关十六子”之目。逢吉领山南节度,表为司马。逢吉败,坐贬江州刺史。后附李训,迁刑部郎中。训死,复贬申州刺史。终左司郎。初,又新志在得美妻,后娶杨虔州女,有德无才,殊怏怏。后过淮南李绅,筵上得一歌姬,与之偕老。又新嗜茶,著有煎茶水记一卷,及诗文等,《唐才子传》并行于世。 宋庠 (996~1066),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生于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后徙开封之雍丘。宋庠是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的三元状元。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甲子科状元。初仕擢大理评事,通判襄州,召直史馆,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后被刘太后看中,破格升为太子中允,再迁为左正言。太后病逝,宋庠为知制诰。曾上疏建议科举应文武分试,被采纳,不久,知审刑院,当时,密州一霸王澥私自造酒,并杀人灭口,宋庠不顾当朝宰相陈尧佐说情,异常是坚决地判王澥死刑,大快民心。又迁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为仁宗亲信。宝元中(1038-1040),宋庠为右谏议大夫任参知政事,为相儒雅,遇事是非分明,因与宰相吕夷简不各,被排挤,加之弹劾范仲淹,被贬知扬州。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舆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范仲淹变法失败,召回任枢密使,皇佑元年(1049),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久居相位,终无建树。舆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几经迁徙,鬓染秋霜,被仁宗封为莒国公。英宗即位,改知亳州,宋庠请求告老还乡,不准,改封郑国公,最后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朝廷追赠太尉兼侍中,谧元献,帝撰其碑曰:“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曾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又辑《纪年通谱》,区别正闰,为十二卷。另有《掖垣从志》,三卷,《尊号录》一卷,《别集》四十卷。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为《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孙何 〔公元九六一年至一〇〇四年〕字汉公,蔡州汝阳人。生于宋太祖建隆二年,卒于真宗景德元年,年四十四岁。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与丁谓齐名友善,号为“孙、丁。”王禹偁尤雅重之。尝作两晋名臣赞,宋诗二十篇等,闻于时。淳化三年(公元九九二年),举进士甲科。起家将作监丞,通判陈州。累迁两浙转运使。景德初,判太常礼院,命知制诰。以疾,卒于官。何著有文集四十卷,驳史通十馀篇,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孙何,北宋大臣,荆门人,是荆门知军孙镛的长子。与其弟孙仅、孙侑合称“荆门三凤”。
6. 宋朝通关文牒
把守的士兵要检查路人的通关文牒,还要看身上以及行李中有没有兵器等等。
通关文牒为中国古代护照,它是古代通过关戍时拿的通行证,曾被称为符、节、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等,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从清末开始至今称为护照,我们现在称为出国护照。
扩展资料:
通关文牒”这个名称是明代才出现的,在此之前,“通关文牒”曾经用过很多名字,比如夏商周时代,称之为“圭璋”;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称之为“封传”“符节”;唐代称之为“过所”“关牒”;宋代改名为“关引”“符照”;元代称为“公验”“腰牌”等等。
虽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关文牒”名称不同,功能各异,但是其本质都是官方颁发的通行证明文件。“符节”,是在先秦时期出现的,一直延续到了唐代还在使用。
“符”是和政治和军事有关的凭证信物,它既可以用于身份证明,也可以作为出入国境、关卡、军营、要塞的凭证,又可以作为传达命令、调遣兵将的信物。“节”是君主派出的使节所持的凭证,可以作为代表君主出征、节制、监察、办理重大案件、出使外国等重大事务的证明。
7. 通判 宋朝
派文臣做知州是为了剥夺节度使的行政权,不让节度使干预地方政务;
设转运使是为了收缴地方财富,防止将领蓄养私家军,进一步控制军队的后勤保障,有钱才能养兵,收缴岁赋,使得地方节度使无法养兵。
设立通判,监督各州的知州,及地方财政收支,对地方行政加以监察。
最根本的实质还是为了架空节度使,防止藩镇割据,维护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8. 金朝册封南宋诏书
1141年,南宋与金国订立和约,南宋向金国称臣。南宋在反击金军入侵的战争中取得了一定胜利,但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唯恐有碍对金国议和,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和岳飞的兵权,甚至制造岳飞冤案,使得抗战派对投降议和活动无法反对。绍兴十一年,宋金双方达成和约,南宋向金国称臣,金国册封康王赵构为皇帝。
9. 唐朝通关文牒内容
玄奘的通关文牒的内容:牒云: 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阴司,已作无常之客。因有阳寿未绝,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孤魂。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 通关文牒为中国古代护照,是古代通过关戍时拿的通行证,曾被称为符、节、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等,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从清末开始至今称为护照,我们现在称为出国护照。 所以,唐僧每到一个国家必须要让国王盖章。
10. 宋代通关文牒图片
不是成语
通关文牒为中国古代护照,它是古代通过关戍时拿的通行证,曾被称为符、节、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等,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
从清末开始称为护照,我们现在称为出国护照。
古代历史多不可考,仍有散落的记录。如苏武出使匈奴不敢忘节(使者凭证,同时是汉朝国籍的证明),玄奘取经所用的度牒等等。
11. 宋代通关文牒有哪些
唐僧师徒领了如来佛祖法旨,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翻越千山万水,经历了重重困阻,种种考验,最终修成正果,各成一佛,共计九九八十一难。接下来就分别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这九九八十一难:
金蝉遭贬第一难
唐僧前世为如来佛祖的二徒弟,名唤“金禅子”。佛祖讲法。金蝉子不听说法、轻慢佛教。如来佛祖将其贬去真灵,转生东土。
出胎几杀第二难
唐僧父亲为新科状元陈光蕊,母亲为当朝宰相殷开山之女殷温娇。陈光蕊江州赴任途中遭贼人刘洪与李彪谋害。刘洪假冒陈光蕊江州赴任,殷温娇决定暂时屈服,以待之后报仇。某日殷温娇在花亭上感叹,忽然身体困倦,腹内疼痛,晕闷在地,不觉生下一子。此子为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所送。殷温娇醒来,恰好刘洪回来,要淹杀此子,殷温娇自称天色已晚,待明日抛去江中。
满月抛江第三难
刘洪忽有紧急公事远出,殷温娇写血书,将孩子推放江中。
寻亲报冤第四难
孩子被金山寺的法明长老发现,并抱回寺中抚养,叫做江流。十八年后,江流儿被酒肉和尚骂为业畜。回寺后哭着询问父母姓名。长老告之,江流儿寻亲且替父报仇。
出城逢虎第五难
唐僧带领随从踏上取经路,出城之后,便遇到虎妖。
落坑折从第六难
唐僧等三人失足,连马带人跌落坑坎之中,被虎妖抓住。幸好太白金星相救。
双叉岭上第七难
刚脱妖穴,又遇大虫,得镇山太保刘伯钦相救。之后,伯钦一家招待唐僧,唐僧帮助刘伯钦超度亡父。两界山头第八难
唐僧与刘伯钦行至两界山时,遇到孙悟空。唐僧揭下了如来佛祖的“金字压帖”,救出孙悟空,且收其为徒。
陡涧换马第九难
唐僧师徒行至蛇盘山鹰愁涧,唐僧所骑白马被玉龙三太子吃掉。孙悟空找到观音菩萨,菩萨将玉龙三太子化为白马做唐僧脚力。
夜被火烧第十难
唐僧师徒行至观音院,老院主攀比显富,孙悟空炫耀唐僧的袈裟。老院主为长留袈裟,遂起歹心,打算将唐僧烧死。幸好孙悟空找广目天王借来“辟火罩”,唐僧躲过一难。
失却袈裟十一难
孙悟空为惩罚老院主,借着众僧所放之火,烧了整个寺院,结果漫天通红惊动了黑熊精。黑熊精前去,发现包袱中的佛门异宝锦襕袈裟,之后偷走袈裟。孙悟空得知妖怪信息之后,前去索要。难敌妖怪,求救观音菩萨,菩萨降伏妖怪,且带回做守山大神。
收降八戒十二难
唐僧师徒来到高老庄,高太公说小女儿于三年前不幸嫁给妖怪,现被困在洞中。孙悟空化作高翠莲,遇到了被贬下凡间,在此等候唐僧的猪悟能。一番较量之下,猪悟能得知唐僧到来,与孙悟空一起前往拜师。唐僧收猪悟能,起别名猪八戒。
黄风怪阻十三难
唐僧师徒行至黄风岭时,黄风怪手下虎先锋将唐僧擒至黄风洞府中。
请求灵吉十四难
孙悟空、猪八戒斗不过黄风怪的“三昧真风”。孙悟空找灵吉菩萨出面降妖,随后,灵吉菩萨降伏黄风怪,解救出唐僧。
流沙难渡十五难
唐僧师徒行至流沙河,难以渡河。
收得沙僧十六难
沙悟净受观音指示,在流沙河等待唐僧到来。由于不识唐僧,孙悟空与猪八戒也不曾提起,于是大动干戈。最终,木吒前来劝和,告知和尚便是唐僧。随后,唐僧收沙悟净为徒。
四圣显化十七难
黎山老母、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化身母女,假意招唐僧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孙悟空早已识破真相却不说破;沙悟净一心追随师傅,不为所动;猪八戒动了凡心。最后,猪八戒被四圣用珍珠篏汗衫捆住,吊在树上。
五庄观中十八难
镇元大仙与唐僧前世金蝉子有过一面之缘,金蝉子曾与他传茶。镇元大仙因到上天弥罗宫听讲,不能亲自接待唐僧,特留清风、明月二童子接待,并交代给唐僧吃两个人参果。唐僧不吃人参果,二童子自己吃掉。此事被猪八戒发现,八戒好吃,怂恿孙悟空去偷。不巧,此事被二童子发现。人参果少了四个,孙悟空师兄弟只承认每人吃了一个(另一个掉在地上之后消失)。为此,双方互相责难,孙悟空一气之下推到了人参果树。
难活人参十九难
唐僧师徒偷偷离开五庄观,镇元大仙将其擒回。镇元大仙让孙悟空救人参果树,否则就杀了唐僧。孙悟空四处求救,找来了三星。最后,观音菩萨出面救活果树。
贬退心猿二十难
白骨精想吃唐僧肉,先后三次变换人形来哄唐僧师徒。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并打杀白骨精。唐僧埋怨孙悟空滥杀无辜,于是敢走孙悟空。
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难
唐僧师徒行至黑松林,猪八戒化斋未果,怕唐僧不信他走了很久,于是晃点睡觉。唐僧等不到猪八戒,沙悟净前去寻找。唐僧独自一人前行,结果错入波月洞。
宝象国捎书二十二难
唐僧被捉之后,黄袍怪掠来的宝象国公主放掉唐僧,唐僧到宝象国倒换官文且送上公主的书信。
金銮殿变虎二十三难
唐僧送信到宝象国,猪八戒与沙悟净前去搭救公主。结果不敌黄袍怪,黄袍怪化为英俊凡人前去宝象国,自称救了公主,自己是驸马。然后栽赃唐僧,用法术将其变为老虎囚禁。白龙马变回人形大战黄袍怪,怎奈变为白马时,法力受到限制,再变回人形也无济于事。没经几回合便受伤落败,恰巧猪八戒回到宝象国。白龙马建议猪八戒去找孙悟空,猪八戒智激孙悟空后,孙悟空回心转意,与猪八戒一起回到宝象国,打败妖怪,救了唐僧。之后,师徒和好如初。孙悟空经此一事,变得更加睿智。
平顶山逢魔二十四难
唐僧师徒来到平顶山,遇到了太上老君的童子化为的妖怪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银角大王变成道士,哀求唐僧搭救。孙悟空无奈之下背起银角大王,结果被银角大王用移山倒海之法将须弥山、峨眉山、泰山压在身上,孙悟空差点命丧西天。趁此机会,银角大王将唐僧摄去。
莲花洞高悬二十五难
孙悟空得山神土地与五方揭谛搭救之后,去斗妖王。先是戏耍精细鬼、伶俐虫,骗了法宝。再是打杀压龙洞老母,拿到幌金绳后,用《紧绳咒》扣了魔头,可不知有《松绳咒》,老魔念动《松绳咒》擒住孙悟空。孙悟空将金箍棒变成钢挫,割断幌金绳,又用假身糊弄妖怪,真身逃脱。之后用者行孙戏弄老魔,结果不小心答应老魔的话,被吸进紫金红葫芦。孙悟空从紫金红葫芦里逃脱且偷走葫芦后,又化名行者孙与老魔斗智斗勇,老魔被孙悟空吸进紫金红葫芦。之后,孙悟空大战金角大王,打败妖魔,得到羊脂玉净瓶,救了师父和师弟。金角大王回到洞中,满目疮痍,伤心不已。孙悟空再次索战,老魔与孙悟空大战三四十合,败阵,逃往压龙山。压龙山的狐阿七大王是老母的弟弟,得知此事之后,与金角大王一起对抗孙悟空师兄弟,结果狐阿七被猪八戒杀死,孙悟空用玉净瓶收了金角大王。最后,太上老君及时出现,带走两个童子。
乌鸡国救主二十六难
国王好善斋僧,佛祖差文殊菩萨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不可原身相见,文殊菩萨变做凡僧。乌鸡国国王被文殊菩萨几句言语相难而动气,将其捆了放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后得救。佛祖为惩罚乌鸡国国王,让青狮下界变成道人将国王推入井中,青狮变作国王。唐僧来到乌鸡国,国王托梦给唐僧,诉说冤情。
被魔化身二十七难
孙悟空携师父、师弟、真国王等,出现在金銮殿上。假国王不敌孙悟空,变成假唐僧。无奈之下,靠念紧箍咒分辨真假唐僧。妖怪被识破,文殊菩萨出现,带走妖王。
号山逢怪二十八难
唐僧师徒来到八百里号山,红孩儿早已埋伏在此。红孩儿假装自己被强盗绑在树上,想智取唐僧。谁成想,被孙悟空识破。唐僧的固执,孙悟空的无奈,最终留下了祸患。
风摄圣僧二十九难
孙悟空驮着红孩儿,趁机将他摔死,红孩儿使解尸法逃脱,
摄走唐僧心猿遭害三十难
孙悟空得知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后,前去攀亲戚。红孩儿不信孙悟空所说,用三昧真火将其击败。猪八戒请观音菩萨,红孩儿假扮观音,戏耍猪八戒。
请圣降妖三十一难
孙悟空变做牛魔王被红孩儿识破后,到南海求助,观音菩萨收服红孩儿,将其带回南海做善财童子。
黑河沉没三十二难
唐僧师徒来到黑水河,泾河龙王之子鼍洁将唐僧、猪八戒摄去。沙悟净不敌鼍洁,孙悟空问罪西海龙王。太子摩昂前去收伏鼍洁,带鼍洁回西海受罚。
搬运车迟三十三难
唐僧师徒来到车迟国,国王因和尚求不得雨,道士能求雨而灭佛,僧人成为了苦工。孙悟空放走众僧,与猪八戒、沙悟净到三清观中吃供养,且吩咐猪八戒和沙悟净将三清像扔进茅厕。之后,车迟国三大仙求仙药,孙悟空师兄弟用尿戏弄他们。
大赌输赢三十四难
第二日,唐僧师徒前去倒换官文,三大仙认出他们。恰逢百姓需要求雨,唐僧师徒与三大仙打赌,最终大获全胜,且杀死了三大仙。
祛道兴僧三十五难
杀死三大仙之后,孙悟空告诉国王三教归一。
路逢大水三十六难
唐僧师徒来到通天河,借宿陈家庄。得知有一灵感大王可降甘雨,但每年需吃一对童男童女,今年轮到陈家之女与其弟之子。于是,孙悟空变成童男,猪八戒变成童女,去抓妖怪。
身落天河三十七难
抓妖不成,反被妖怪跑掉。妖怪回去之后,采用下属之法,将通天河冻住,唐僧上当受骗,被妖怪做法拿去。
鱼篮现身三十八难
孙悟空就不出师父,于是找观音菩萨求助。观音菩萨得知鲤鱼跑到下界作乱,来不及梳妆,编好竹篮助孙悟空捉妖。之后,将鲤鱼精灵感大王带回。老鼋驮唐僧师徒过河,并让唐僧帮他问佛祖,何时能得人身。
金山遇怪三十九难
唐僧饥饿,孙悟空临走之时画圈,嘱咐唐僧以及师弟不要出圈。可猪八戒不信邪,带唐僧和沙悟净出了圈子,误入独角兕大王妖洞。孙悟空前去交战,独角兕大王用金刚琢收去他的金箍棒。
普天神难伏四十难
孙悟空难敌妖怪,先后请来托塔天王父子等仙佛,结果徒劳无功。
问佛根源四十一难
孙悟空无奈,只好到灵山求助。十八罗汉金丹砂被妖怪收去之后,告知孙悟空妖怪来历。孙悟空请来太上老君,将怪制伏,怪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
吃水遭毒四十二难
唐僧师徒来到西梁女国,唐僧和猪八戒误饮子母河水。孙悟空前去索要泉水,如意真仙因其侄儿红孩儿被孙悟空击败且到南海成为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而记恨孙悟空。孙悟空索要泉水未果,叫来沙悟净,声东击西取得泉水,帮唐僧和猪八戒落胎。
西梁国留婚四十三难
西梁女国国王爱上唐僧,要与其结婚。由于都是女人,孙悟空不忍下手,于是让唐僧假装同意骗其倒换官文,然后悔婚。
琵琶洞受苦四十四难
女王与唐僧出城为孙悟空师兄弟送行,唐僧趁此机会与徒弟上路。结果,琵琶精摄走唐僧,欲取其元阳,唐僧不从,双方争斗一宿。孙悟空被琵琶精用倒马毒伤到,请来了昂日星宫。星官现出大公鸡本相,高叫两声,琵琶精死。
再贬心猿四十五难
唐僧路遇强盗,被吊在树上。孙悟空救下唐僧,打杀二人。入夜,唐僧师徒借宿老杨家。老杨之子是强盗,白天被孙悟空吓跑。回家之后,发现唐僧,欲报仇。老杨报信,唐僧师徒走脱。老杨之子继续追赶,被孙悟空杀死。唐僧大怒念紧箍咒,后敢走孙悟空。难辨猕猴四十六难
孙悟空走而复返,唐僧依旧不依不饶,孙悟空再度离去,前往观音菩萨处。孙悟空走后,猪八戒与沙悟净先后去取水。假孙悟空出现,将唐僧打昏。猪八戒与沙悟净回来之后,唐僧说孙悟空打昏了他。沙悟净前去花果山,发现假孙悟空以假乱真,变出了假唐僧、猪八戒和自己。于是,前去观音菩萨处论理。孙悟空正好在观音菩萨处,二人动手。孙悟空听说有一个假的自己之后,与沙悟净前去查看。孙悟空看到一模一样的自己,于是找观音菩萨、玉皇大帝、地藏王菩萨求助,结果都难辨真伪,谛听清楚谁真谁假,但不敢言。于是,孙悟空到灵山。如来佛祖分辨真伪,将假孙悟空六耳猕猴打死。
路阻火焰山四十七难
唐僧师徒来到火焰山,被火焰山挡住,无法前行。
求取芭蕉扇四十八难
孙悟空前去求芭蕉扇,结果罗刹女恨孙悟空将其儿子降伏且成为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难以相见。因此,拒绝孙悟空。孙悟空几次三番难以取到芭蕉扇,于是去找牛魔王。牛魔王也恨孙悟空,因去喝酒,没有时间搭理孙悟空。孙悟空化作牛魔王的模样骑避水金晶兽前去骗到芭蕉扇,牛魔王得知此事之后,又变作猪八戒把芭蕉扇骗回。
收缚魔王四十九难
孙悟空师兄弟打不过牛魔王,牛魔王惊动了道佛高层,两方皆派出仙佛征讨。最终,哪吒持斩妖剑制伏牛魔王。孙悟空按照罗刹女的办法,扇灭了火焰山。赛城扫塔五十难
唐僧师徒来到金光寺,孙悟空陪唐僧扫塔。孙悟空遇到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得知九头虫驸马盗取了舍利子佛宝。
取宝救僧五十一难
国王请求抓妖,孙悟空与猪八戒前去。二人难斗九头虫驸马,恰巧遇到二郎神与梅山六圣,在其帮助下击败妖怪,拿回舍利子佛宝和万圣公主从天庭偷来的九叶灵芝。之后回到国王处,将舍利子安在第十三层塔顶宝瓶中,把龙婆锁在塔心柱上。之后,金光寺改名“敕建护国伏龙寺”。
棘林吟咏五十二难
唐僧师徒来到荆棘岭,唐僧被木仙庵的劲节十八公变成的假土地公摄走。到木仙庵之后,十八公等妖假意与唐僧吟诗,实为助杏仙取元阳。幸好孙悟空师兄弟及时赶到,打杀众妖怪。
小雷音遇难五十三难
唐僧师徒遇到假的雷音寺,唐僧取经心切,固执己见,入寺拜佛,被妖怪抓住。孙悟空被困金铙之内,揭谛找来二十八星宿,孙悟空得救。孙悟空打碎金铙,京东老魔,黄眉大王用人种袋将众人收走。半夜,孙悟空救出众人,再被捉回。
诸天神遭困五十四难
孙悟空求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派出龟、蛇二将并五大神龙,但没起到作用。孙悟空苦恼之时,功曹出现,让孙悟空找大圣国师王菩萨帮忙。大圣国师王菩萨派出小张太子和四大神将,结果被黄眉大王装入人种袋。孙悟空无计可施,弥勒佛出现,告知孙悟空黄眉大王是自己司磬的黄眉童。之后,弥勒佛帮孙悟空制伏了黄眉大王。
稀柿衕秽阻五十五难
唐僧师徒来到七绝山,山中有蛇精,孙悟空与猪八戒杀死蛇精。猪八戒现成本相,沿稀柿衕一路拱去,千年稀柿变得干净如初。
朱紫国行医五十六难
唐僧师徒来到朱紫国,看见皇榜,孙悟空揭榜为国王治病。
拯救疲癃五十七难
孙悟空巧行医(用到了白龙马的尿和龙王的涎津溢),国王病好,讲明为何得病,孙悟空去抓妖,欲抢回金圣宫。
降妖取后五十八难
孙悟空与赛太岁对战不敌,在金圣宫的帮助下,偷来了赛太岁的金铃。交战过程中,观音菩萨出现,告知孙悟空赛太岁是其座下的金毛吼,下界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报当年朱紫国国王为太子时射伤其子女之仇。幸好金圣宫有紫阳真人送的一领霞裳衣,否则定被赛太岁玷污。之后,金圣宫得救,妖怪被观音菩萨带走。
七情迷没五十九难
唐僧师徒继续赶路,唐僧执意自己去化缘,结果进入七仙姑下界的庄院。庄院以及濯垢泉早已被七蜘蛛精霸占,唐僧看见蜘蛛精,春心荡漾,结果被抓。
多目遭伤六十难
孙悟空师兄弟救出唐僧,来到了黄花观。观主是七蜘蛛精的师兄,没有被打杀的蜘蛛精告诉师兄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百眼魔君用药毒唐僧师徒。孙悟空及时发现,躲过一劫,但不敌百眼魔君,败退。之后遇见黎山老母,老母让孙悟空去找毗蓝婆菩萨。毗蓝婆菩萨用其子昴日星官眼中练出的绣花针击败百眼魔君,并带他回去做看门人。
路阻狮驼六十一难
唐僧师徒来到狮驼岭,太白金星化作凡人警告唐僧师徒前路险阻。
知怪分三色六十二难
孙悟空打探消息,发现了狮驼岭狮驼洞的青狮怪、黄牙老象、金翅大鹏雕。因七十二变的缺陷,孙悟空身体没有发生变化,导致被拆穿,装入阴阳二气瓶中。孙悟空用观音菩萨给的三根救命毫毛钻透瓶子逃出。之后大战,结果被青狮怪吞下。孙悟空在其肚子内撒泼,青狮怪疼痛难忍,答应放掉唐僧。
城里遇灾六十三难
三魔暗中决定,在城池外再抓唐僧。唐僧师徒西进四百余里,与城池很近时,三魔再次出现。经过恶战,唐僧师徒再被抓。唐僧师徒被三魔放上了蒸笼,孙悟空逃脱请来了北海龙王敖顺,龙王变作一阵冷风,吹入锅下,盘旋围护,保护唐僧、猪八戒、沙悟净。之后,孙悟空趁三魔熟睡之机就走师父和师弟。结果,小妖发现,唐僧师徒再被抓。
请佛收魔六十四难
孙悟空无计可施,只能前去灵山,佛祖告诉孙悟空,他的师父无碍,并说金翅大鹏雕是自己的娘舅。之后,如来佛祖亲自前往,制伏金翅大鹏雕。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收走了青狮怪和黄牙老象。
比丘救子六十五难
唐僧师徒来到比丘国,发现城中满是小孩。几番打听之后,才知国王有病,国丈欲用1111个小儿心做药引子给国王治病。孙悟空命众仙佛偷走小孩,药引子丢失,国王担心。唐僧倒换官文,国丈决定用唐僧的心代替小儿心做药引子。之后,孙悟空变成唐僧,前去觐见国王。当着国王和国丈以及满朝文武大臣的面,用刀抛开胸膛,拿出了众多心。
辨认真邪六十六难
孙悟空现出本相,打败国丈。之后,与猪八戒前去降妖,将要打杀妖怪之时,寿星公出现,说妖怪是自己的坐骑白鹿。寿星公带走了坐骑,并给了国王长寿的枣子。
松林救怪六十七难
唐僧师徒来到黑松林,孙悟空再次警告附近有妖。怎奈,妖怪套路太深,变化成受难女人骗过唐僧。唐僧师徒带女妖来到了镇海禅林寺。
僧房卧病六十八难
唐僧睡觉醒来生病,然后写下了辞职信。
无底洞遭困六十九难
唐僧师徒住在寺院三日,寺院死了六个和尚。孙悟空化作和尚,女妖上当。之后大战,女妖摄走唐僧。无底洞中,妖怪要与唐僧成亲,想取元阳,以成太乙金仙。孙悟空师兄弟救师不成,看到妖怪供养的李天王和哪吒的大金字牌。之后,孙悟空到天庭告状,李天王派哪吒降妖。哪吒降妖之后,带白老鼠回去受罚。灭法国难行七十难
唐僧师徒来到灭法国,国中僧人诽谤灭法国国王,国王憎恨僧人,誓言要杀一万个和尚,已杀9996名,只差最后4名。观音菩萨指点唐僧师徒,让他们小心。孙悟空剃光灭法国国王、后宫佳丽以及文武大臣的头发。灭法国国王知错,孙悟空劝其该国名为“钦法国”,国王欣然同意。
隐雾山遇魔七十一难
唐僧师徒来到隐雾山,隐雾山折岳连环洞艾叶花皮豹子精决定吃唐僧肉,听狮驼岭逃来的小妖说孙悟空的厉害,一度放弃吃唐僧肉的想法。有一小妖给豹子精出谋划策,智取唐僧。于是,豹子精与众小妖上演了“调虎离山”之计的改良版“分瓣梅花计”。找会变化的小妖全部变成豹子精,逐个引开孙悟空师兄弟,擒住唐僧。之后,豹子精及其下属谎称唐僧已死,给孙悟空师兄弟假唐僧人头。孙悟空师兄弟上当,以为师父死了。埋葬“师父”头颅之后,孙悟空与猪八戒寻仇,结果发现唐僧没死。于是,孙悟空师兄弟铲平折岳连环洞,诛杀众妖,救出师父。
凤仙郡求雨七十二难
唐僧师徒来到干旱了几年的凤仙郡,上官郡守请求孙悟空帮其降雨,孙悟空找来龙王,龙王说无旨意不能下雨。孙悟空无奈,前往天庭求旨。结果,当年凤仙郡守侮辱了玉皇大帝,玉帝下旨惩罚,并设米山、面山和铜锁。孙悟空回到凤仙郡,让郡守诵经。此举感动玉帝,于是准其降雨。
失落兵器七十三难
唐僧师徒来到玉华县,玉华县三小王子拜孙悟空师兄弟为师。孙悟空师兄弟将各自神兵交给铁匠,让他们仿制。神兵霞光万丈,惊动了妖怪,妖怪趁夜偷走了兵器。
会庆钉钯七十四难
黄狮精准备请“祖翁”九灵元圣来参加“钉钯会”,结果被孙悟空师兄弟发现。三人化作生意人前去送吃喝,猪八戒忍不住,拿回兵器,现出本相。之后大战,黄狮精败走竹节山九曲盘桓洞。
竹节山遭难七十五难
黄狮精恶人先告状,九灵元圣决定帮他出气,带领猱狮、雪狮、狻猊、白泽、伏狸、抟象诸孙等前往玉华县。九灵元圣轻松拿住唐僧以及玉华县皇亲。孙悟空与沙悟净索战,不幸被擒。孙悟空逃脱回到玉华县,各厢土地神祇与城隍之神迎空拜接。之后,孙悟空知道了九灵元圣的来历,是东极妙岩宫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孙悟空请天尊出手,九灵元圣被带回天庭。之后,孙悟空诛杀众狮子王,分食其肉给百姓。
玄英洞受苦七十六难
唐僧师徒来到金平府,唐僧官灯之时遇佛便拜,冲撞了假扮佛爷骗取“酥合麻油”的三妖怪,被妖怪拿去玄英洞。孙悟空师兄弟前去索战,结果猪八戒和沙悟净被抓。
赶捉犀牛七十七难
孙悟空自知敌不过妖怪,于是去天庭搬救兵。玉皇大帝派四木禽星下界协助降妖。井木轩咬死辟寒大王,辟暑大王和辟尘大王被抓后被猪八戒杀死。孙悟空拿珍贵的犀牛角给天庭和灵山送礼。
天竺招婚七十八难
唐僧师徒来到天竺国,先是在布金寺发现有女子哭泣,后是唐僧被绣球打中,成为了准“驸马”。孙悟空识破假公主,太阴星君出现。将假公主玉兔精带回天庭。之后,孙悟空师兄弟救出真公主,还给天竺国国王。
铜台府监禁七十九难
唐僧师徒来到铜台府,恰遇寇员外斋万僧只差最后四名。唐僧师徒圆了他的宏愿大誓。不巧,送别唐僧师徒的过程中,寇员外露富,被铜台府强盗盯上。强盗夜入寇府,杀死员外,抢了金银珠宝。寇老妇人诬告唐僧师徒,唐僧师徒在路上巧遇强盗,拿了强盗回铜台府交给官府。结果,官府听信寇老妇人一面之词,将唐僧师徒拿下。孙悟空清楚唐僧该有此难,不急救出唐僧,自己灵魂出窍到寇家以及官府作怪。第二日,官府放人。孙悟空去地府要寇员外,地藏王菩萨给寇员外还阳且送他一纪阳寿(十二年)。
凌云渡脱胎八十难唐僧师徒来到灵山,过凌云渡,乘无底船,终达彼岸,唐僧看见有一尸体落下,孙悟空师兄弟皆贺唐僧脱胎换骨,修成正果。
阴魔夺经八十一难
唐僧师徒几经周折拿到经书,但因少一难,难满九九归真之数。观音菩萨命揭谛追上八金刚,金刚把风按下,将唐僧师徒连马与经,坠落下地。下地之后,本该待至夜晚,出现阴魔夺经。恰巧落地之处为通天河,白鼋再次帮唐僧师徒渡河,问起唐僧是否帮自己问佛祖何时得人身,唐僧因高兴而忘记。白鼋将唐僧师徒淬下水去,唐僧师徒上岸之后,阴魔夺取经书。幸好经书湿透,唐僧以正法身压住经书,孙悟空轮金箍棒,使纯阳之性,护持经书。天明之后,阳气又盛,阴魔夺经失败。
佛门九九归真,唐僧师徒历“九九八十一难”大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