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戏机、计算机、智能手机的过去五十年 看VR和AR的未来五十年
2022-04-11 10:53:40
出处 : 琉璃创造
点击 : 4次
评论 : 0
作者简介:徐梧,猫眼电影创始人、真格基金投资合伙人、红杉真格鸵鸟会会员、天使投资人、6年VR老用户、30年游戏龄老玩家主要观点:元宇宙是概念不是机会,新计算设备的进展会带来机会。二维互联网的一连串设备共同构成过去50年的体验和应用。未来50年是前50年的整体迭代。在一个真正意义上非常流行的设备问世前,会经历很多次试错和多场泡沫。在错误时间入场,哪怕你是宇宙第一大厂,一样没戏。Quest2相当于雅达利2600,相当于未来50年的开端,更多激动人心的交互和应用才刚刚开始。两大矛盾会长期限制VR和AR的发展:光学技术和设备小型化。预测计算设备未来的三个方法:判断它到底是哪一种设备,判断关键硬科技的突破时间,判断新交互的发明时间。依赖于硬科技的进展,VR和AR的发展会是一件数以十年计的,但最终会走向大几十亿用户的主流市场。上个月我在鸵鸟会上进行了一场有关元宇宙的分享,以下是我当时分享的文字记录,为了方便阅读,略有删改。1.元宇宙究竟是什么这个题目其实是我9月初定的,那时候Facebook还没有宣布改名为Meta, 我讲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去蹭这个热点。10月28号Facebook Connect大会,扎克伯格讲的内容大概也能够预期出来,元宇宙短期之内能火一把,我觉得这个也是预期之中的,但我没想到大家的反应这么激动,无数人基本上每天都在发报告,试图分析这件事。这个题目我是一直想讲的,拖了一年多,现在找个机会讲讲,促进一下我的进度。我研究这个领域是比较严肃的,首先我用自己挣的钱在这个领域里投资,然后我也是VR设备的使用者:我使用VR设备的时间,大几百个小时肯定是有的。但在国内,我比较少见到特别严肃在研究这件事情的人。大家谈的东西都特别概念化,各种概念,没什么意义。接下来我会结合自己之前的一些了解和实践,试图从宏观的层面讲一讲我对这件事的理解。不同的人对元宇宙的理解不一样。所以在展开讲这件事之前大家先要对齐一个定义,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在NFT从业者眼里,元宇宙是资产的确权问题,把财产转到元宇宙后资产必须去中心化;还有些人,像Roblox讲的是游戏形态的问题。我理解元宇宙比较简单,它描述的不是一个赛道,而是平行宇宙,是我们今天的科技设备给大家带来的这种临场感和沉浸感,已经能够和现实世界的体验逼近了,是现实世界的平行世界,达到这种状态就可以被称为元宇宙。所以我认为的元宇宙非常简单,它就是VR和AR的硬件发展,然后用户通过这些硬件使用的软件得到的体验就是元宇宙。这个体验可以是娱乐,可以是教育,可以是社交,也可以是效率工具,本质就是新一代计算设备给大家工作、生活带来的一连串改变。所以我研究元宇宙就是看VR和AR这种新的计算设备和应用在未来的发展,这是我对它的一个理解,没有很复杂。“人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向外,通往星辰大海;一条向内,通往虚拟现实。”-- 刘慈欣前段时间有篇文章提到,刘慈欣老师讲的人类两条线,一条线是星辰大海很伟大,另一条线是元宇宙就走向文明灭亡了。我觉得不必过度去解读这件事,有两点:第一点,我们现在做的事本质还是计算设备的延续,无非是让我们今天在屏幕上花的时间效率更高,质量更好。今天我们花在屏幕上的时间已经很多了,比如我上个星期iPhone的平均使用时间是8个小时;第二点,人类科技的发展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VR和AR解决掉一部分,新能源解决掉一部分,生物科技解决一部分,等等。没有哪个科技是包治百病的,所以我觉得两条路线不存在走哪条路人类就灭亡了。这是我觉得在开头需要说的一件事。我的标题字数很长,但是这是把我认为最重要的关键词都写进去了,就是从游戏机、计算机、智能手机的过去50年,去看VR和AR的未来50年。这个标题其实是我对于整个元宇宙的一个很宏观的认知,我们未来可能经历的这50年是之前的50年整体的迭代。之前有很多人在分析,比如说讲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空间互联网,是把这三个并列在一起讲。我会认为过去50年是二维设备的迭代,无非是从大到小。我们所进入的新的50年会是一个三维世界,这是我top-down(自上而下)对这件事的理解,是50年对50年的事情。过去50年我们也有很多的计算设备,最早火起来的是游戏机,接着是个人电脑,然后是智能手机,这是一揽子设备,它不是某一个设备。因为很多人上来会讲说,我们接下来出的VR的设备就是 iPhone或者怎么样,它不是。我们接下来会面临的设备有很多很多种,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一定要在标题把这三个都点出来。2.游戏机、计算机、智能手机的过去五十年要研究未来的50年,我们需要对过去50年有一个相对比较整体的认识,所以我今天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讲过去50年的一些关键的时间点,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儿。现在是2021年,过去50年整个这波大浪就要从1970年来看起。首先计算设备这件事情,当然更早一些还有打字机,但就从半导体带来的革命来说,最早开始流行的是游戏机,有了游戏机之后之后才有了个人电脑。所以我们先看游戏机的发展。Phase 1:垂直计算设备阶段--游戏机的诞生最近有个数据显示,2021年10月份PS5突破1000万台了,拥有众多粉丝,上一代PS4的销量大约是1.1亿台。但游戏机的发展也不是说从第一天开始就有很多用户。包括我们今天用的很多东西都是一步一步慢慢蹚出来的。可能大家接触最多的游戏机是我在前面讲的任天堂FC,国内盗版的就是小霸王、小天才游戏机。但在此之前还有两个游戏机,大家可能都不太了解,或者是根本就没听过,我后来开始研究这段历史,比如雅达利,小时候是听过的,但我从来没有玩过,而奥德赛我就从来都没听过。这三款设备其实还是蛮重要的,奥德赛奥德赛应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款面向市场开始卖的游戏机。它当时核心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游戏机做出来了,当时游戏机跟电视是分开的,1971年出的,差不多整个生命周期卖了十几万台。奥德赛就长这个样子(见下图),有个摇杆,计算的性能只有方块。在此之前大家在说游戏机应该长什么样,很多人认为游戏机跟电视应该是一体的。奥德赛创始人觉得游戏机不应该是跟电视一体的,而应该是电视机的一个外设,这个外设可以和电视机里的内容进行互动。奥德赛游戏机奥德赛游戏画面雅达利2600第二款游戏机就是雅达利2600,我小时候听过,但从来没玩过。这个游戏很多人都应该知道,因为我们之前讲任天堂是8位机,雅达利2600是4位机,于1977年发布。它有一个革命性的突破就是游戏机上面可以换卡。它长这样(见下图),有一个摇杆,有一个主机,然后可以去换卡。雅达利2600游戏机它的游戏画面是这样的⬇️雅达利游戏画面《ET外星人》是雅达利2600末期的一个“大作”,这个“大作”出了之后,引来了历史上的一个非常大的事件--“雅达利大崩溃”。雅达利这家公司一度很火,当年乔布斯也在里面工作过。这款机器在它整个生命周期里面卖了3000万台,这是非常夸张的一个数字了。《ET外星人》游戏关于雅达利大崩溃的原因,相关记载说的都是对第三方软件质量没有严格管控,做了很多质量很差的软件,伤害了消费者,导致消费者对整个产业失望了。几乎每一本书都会这么记载,但这个说法经过我个人的考证,我觉得这是不准确的,这不是真实的原因。雅达利的创始人布什奈尔(Nolan Bushnell),哥们儿为了研发雅达利2600,资金不太够,在1976年的时候就把公司卖了,全资卖给华纳,差不多卖了2600万美金。他也因此加入了当时的华纳,进华纳之后干了两年,第一年关系还不错,第二年就吵起来了,后来双方就不欢而散了。布什奈尔离开后,一直是华纳主导在卖雅达利。华纳只管卖雅达利游戏机,拼命地做利润,但是完全忽略对机器本身的研发。华纳卖雅达利的时期——从77年到83年——没有更新过机器。那段时间,处理器的性能是在不断升级的,也就是说有6年的时间华纳根本没有推出雅达利的任何新机型,以至于到了1983年的时候,大家用的还是77年的机型。当时卖游戏卖的不是游戏,卖的是封面——封面和实际的游戏差别非常大。到后来游戏根本卖不出去,一车一车游戏卡带在美国被拉出去埋了。所以寻找雅达利大崩溃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创始人走了之后,没有人再继续投入研发了。任天堂FC雅达利于1983年在美国大崩溃之后,日本任天堂在同年发布了一款新机器,这就是后来讲到的任天堂的FC。你可以对比一下二者的游戏画面,这个性能差别是巨大的,由此可见前面华纳有多么不思进取。超级马里奥游戏画面任天堂FC红白机红白机大家一看到就很亲切了,那红白机在历史上的任务是什么呢?从硬件上来讲是手柄十字键的发明,带有十字键的手柄几乎是今天为止任何一款游戏机的标配,十字键是横井军平发明的,最早应用在Game&Watch(任天堂于1980年至1991年发售的便携式游戏机,是现代掌上游戏设备的雏形)。我一直觉得横井军平是20世纪最天才的产品经理,可能都没有之一。横井军平在任天堂什么地位呢,打个比方,相当于张小龙之于腾讯吧。20世纪任天堂确实也非常红,在世界上地位很高。但如此天才的一个人,在他职业生涯最末期犯了一个错,让他从任天堂“滚蛋”了——他在1995年出了一款设备叫 Virtual Boy,就是任天堂在90年代出的VR设备。横井军平可以说是正儿八经开启了现代游戏史,任天堂当时的社长山内溥,也是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但当他俩联手推出VR设备时,就栽了大跟头。霸道总裁山内溥当着所有股东鞠躬谢罪。每每回顾这段历史,我都充满了敬畏, VR这件事不能随便碰,大神碰了也得黄。横井军平后面还做了一款里程碑式的产品,Game Boy,算是历史上第一款大规模普及的掌上计算设备,Game Boy的很多设计理念都是他原创的,他没地方可抄。然后这大哥还带了一个徒弟,这个徒弟也非常NB,叫宫本茂,是超级马里奥之父。刚才讲到十字键定义了游戏的硬件交互方式,而定义游戏软件交互方式的是超级马里奥,因为它定义了横版2D卷轴这一类游戏。你可以往里边套各种,横版的2D的,卷轴往这边卷,然后人往那边走,马里奥就把这件事情就给定义了。比如中国玩家熟知的魂斗罗,也是横版2D卷轴游戏。魂斗罗游戏画面从《ET外星人》到《超级马里奥》,当中其实有巨大的跨越,首先在硬件的性能上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抖音上有个账号,专门有人玩一些古早的游戏且给人讲解,比如把雅达利2600的游戏拿出来玩,雅达利2600上面的游戏大部分复杂度都较低,单次玩10到20分钟就会腻。雅达利2600里面最大的大作有两个,一个叫Space Invaders 太空侵略者,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小蜜蜂,还有一个叫PAC-MAN 吃豆人,玩过这些游戏的玩家就知道这个复杂度可以玩多久。反过来再想想我们小时候玩的任天堂上面的游戏,复杂度完全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在上面玩十几个小时,暑假玩一两个月。在这个跨越中,除了性能的提升,另外一点,就是我刚才讲到的交互,十字键的发明。从1971年第一款游戏机问世,到1983年任天堂把FC红白机做出来之后,整个家用游戏机的市场算是定义清楚了,如果任天堂后来没犯错,基本上整个市场全是它的,当时它已经达到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任天堂的垄断导致很多公司特别不爽,这也间接给了索尼入场的机会,PS起来了。但从任天堂的垄断到索尼崛起,这里面最根本的问题。不是任天堂的霸道,而是任天堂犯的另一个错误。任天堂当时犯的另一个错误是什么呢?这个错误跟我之前提到的横井军平出的一款叫Game Boy的设备有一定关系。Game Boy当时卖了一亿台,其成功的方法论按照横井军平的总结就是很好地平衡了性能、体验和价格,没有唯性能论。这款掌机的巨大成功让任天堂在家用主机的研发上轻视了性能的重要性。横井甚至讲,如果我们追求性能的话,我们就是一家动画片公司,这会扼杀掉我们制作人的创作能力。从在性能、体验和价格中去平衡,到性能变得不重要——这种思路为任天堂接下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这一段历史我在Phase III部分也会提到。)但实际上从8位机到16位机,性能的提升没有发生质变,任天堂依旧立于不败之地。但到了32位机,就可以运行3D游戏了,这一波技术改变其实是一个新窗口,索尼把握住了这个机会,把任天堂给赶超了。我们可以发现从1
上一篇:返回列表